资源流动机制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23
作者
李群
赵嵩正
机构
[1]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源流动; 靶向性; 动力机制; 靶心效应;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05.06.014
中图分类号
F062.1 [资源经济学]; F061.5 [区域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020106 ; 0202 ; 020202 ;
摘要
资源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即资源流动的靶向性,具体表现为趋利性、就近性、聚集性和结构合理性等。资源向某个地区方向流动的动力强度取决于该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能力、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劣程度。随着这些区域因素的强弱变化,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资源流动的规律,改善区域各方面因素以吸引资源的流入,形成靶心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 [J].
徐梅 .
经济评论, 2002, (03) :74-77
[2]   要素流动规律与西部地区的要素积聚 [J].
白井文 .
南方经济, 2001, (01) :53-55
[3]   试论区际要素流动 [J].
周民良 .
新疆财经, 1994, (02) :34-37
[4]  
区域经济学通论[M]. 人民出版社 , 储东涛主编, 2003
[5]  
区域经济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张耀辉著, 1999
[6]  
区域经济学导论[M]. 商务印书馆 , (美)胡佛(Hoover,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