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带状生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被引:22
作者
李发林 [1 ]
郑域茹 [1 ]
郑涛 [1 ]
林晓兰 [1 ]
黄炎和 [2 ]
武英 [1 ]
谢南松 [1 ]
林智明 [1 ]
蔡志发 [3 ]
林永贤 [3 ]
机构
[1] 不详
[2]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3] 不详
[4]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漳州市水土保持办公室
[6] 不详
关键词
带状生草; 果园面源污染控制; 径流; 氮和磷;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3.02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径流小区法观测琯溪蜜柚园套种不同宽度草带果园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并研究其对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及不同施肥水平下适宜草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中,全园生草控制果园面源污染效果最好,径流、土壤、总氮、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422.7m3/hm2,26.0t/km2,0.793kg/hm2,78.8g/hm2;2.0m草和1.5m草带处理效果居中;1.0m草带处理最差,分别为927.0m3/hm2,57.4t/km2,2.050kg/hm2,279.3g/hm2。(2)各处理都可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总磷、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且控制磷流失效果相同,而1.0m草带处理时径流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3)人工生草(全园、带状生草)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总氮、铵态氮、可溶性氮浓度和流失量。(4)1.5m和1.0m草带处理径流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全园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而全园生草、2.0m和1.5m草带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硝态氮流失量。(5)不同施肥水平下,全园生草高肥、草带高肥、中肥、低肥处理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为对照的16.46%,49.09%,41.60%,41.11%;磷总流失量分别为对照38.58%,41.73%,33.86%,35.43%;土壤流失量分别为对照18.29%,47.78%,53.97%,67.78%;径流量分别为对照25.14%,47.98%,48.53%,58.93%;草带高肥处理径流总氮、硝态氮浓度明显或显著高于低肥处理,超过了果园种植1.5m草带时百喜草的控制氮流失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生草覆盖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卢海蛟 ;
翟丙年 ;
刘玲玲 ;
李涛涛 ;
蔡俊卿 ;
赵政阳 .
北方园艺, 2012, (10) :5-8
[2]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J].
郑域茹 ;
李发林 ;
黄炎和 ;
郑涛 ;
林晓兰 ;
武英 .
热带农业科学, 2011, 31 (10) :51-54
[3]   贵州缓坡地生物篱等高条带种植技术规程 [J].
朱青 ;
陈正刚 ;
唐志坚 ;
李剑 .
耕作与栽培, 2011, (03) :57-58
[4]   套种牧草果园土壤浸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J].
李发林 ;
黄炎和 ;
张汉荣 ;
林晓兰 ;
蔡志发 ;
林永贤 ;
林敬兰 .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 (02) :292-297
[5]   果园种植牧草对果树树体生长及其根系活力的影响 [J].
李发林 ;
林晓兰 ;
黄炎和 ;
刘长全 ;
傅金辉 .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29 (07) :20-24
[6]   侵蚀坡地果园不同生草方式对土壤和果树生长的影响 [J].
黄炎和 ;
杨学震 ;
蒋芳市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111-114
[7]   琯溪蜜柚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与效益分析 [J].
郑宴义 ;
张汉荣 ;
蔡坤秀 ;
韩文福 ;
韩文海 .
福建果树, 2006, (01) :60-61
[8]   不同草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J].
字淑慧 ;
吴伯志 ;
段青松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41-44
[9]   百喜草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初探 [J].
龙忠富 ;
汪俊良 ;
刘正书 ;
孟军江 ;
张德兰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 (05) :408-411
[10]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与展望 [J].
张乃明 .
土壤与环境, 2002, (01)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