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94
作者
周新华
张国辉
杨进辉
陈文寄
孙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薄扶林道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火山岩; Sr-Nd-Pb同位素填图; 华北克拉通; 古消减带; 辽宁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1.01.00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 SiO2含量 < 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 Sr- Nd- 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 EMI特征并具 EMI- 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 (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 EMI存在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岩类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古消减带物质的活化有可能对华北北缘火山岩源区物质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从壳幔同位素体系看不同地体的化学不均一性
    朱炳泉
    [J]. 科学通报 , 1990, (21) : 1653 - 1655
  • [2]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造山带与盆地的演化及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王瑜著, 1998
  • [3] 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M]. 地震出版社 , 陈义贤等著, 1997
  • [4]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李思田主编, 1997
  • [5] 中国东部内蒙古-燕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王瑜著, 1996
  • [6]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编, 1986
  • [7] 华东及邻区中、新生代火山岩[M]. 科学出版社 , 吴利仁主编, 1984
  • [8] 4-D Lithosphere Mapping: methodology and examples[J] . S.Y. O’Reilly,W.L. Griffin.Tectonophysics . 1996 (1)
  • [9] Chemical Geodynamics[J] . A Zindler,S Hart.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1986
  • [10] Magmatism in the Ocean Basins .2 Sun SS,McDonough WF.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