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被引:18
作者
王帅 [1 ]
邵龙义 [1 ]
闫志明 [1 ]
孙钦平 [2 ]
王东东 [1 ]
鲁静 [1 ]
孙斌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凹陷; 断陷盆地; 赛汉塔拉组; 湖侵体系域; 聚煤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利用岩心、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1)赛汉塔拉组主要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厚层褐煤组成,发育扇三角洲平原相、扇三角洲前缘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分别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2)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下切谷冲刷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3)在滨浅湖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早期,在扇/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晚期,煤层厚度在凹陷中部最大,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均变小。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40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M].祝玉衡;张文朝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2]   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特征及对比分析 [J].
王崇敬 ;
马施民 ;
郭彪 ;
王孝亮 ;
杨光 ;
张傲翔 ;
夏永翊 .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 (04) :106-108+125
[3]   二连盆地群下白垩统含煤地层聚煤特征分析 [J].
王东东 ;
邵龙义 ;
张强 ;
丁峰 ;
李兆彬 ;
张文龙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3, 42 (02) :257-265
[4]   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与聚煤模式 [J].
鲁静 ;
邵龙义 ;
汪浩 ;
孙斌 ;
杨敏芳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12, (02) :268-275
[5]   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统一划分及格架层序地层学 [J].
梁宏斌 ;
吴冲龙 ;
李林波 ;
毛小平 ;
白生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1) :97-106
[6]   内蒙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有利成藏条件 [J].
尹志军 ;
田世清 ;
杨志彬 ;
姜燕 ;
高丽 ;
涂先俊 ;
闫耀成 ;
张凤红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3) :330-337
[7]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区域构造和聚煤特征 [J].
黄澎涛 ;
武学维 ;
马占琴 .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S1) (S1) :9-11
[8]   扬子准地台西缘宝鼎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 [J].
鲁静 ;
邵龙义 ;
魏克敏 ;
苏时才 ;
冉隆明 ;
孙应珠 ;
陈江峰 ;
于晓辉 .
煤炭学报, 2009, 34 (04) :433-437
[9]   胜利煤田煤层气储量预测 [J].
朱杰 ;
马延军 ;
唐学民 ;
邓光宇 ;
于莉莉 .
中国煤炭地质, 2008, 20 (12) :10-11
[10]   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J].
邵龙义 ;
鲁静 ;
冉隆明 ;
苏时才 ;
魏克敏 ;
孙应珠 ;
陈江峰 ;
于晓辉 .
古地理学报, 2008, (04) :3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