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

被引:20
作者
孟元林 [1 ]
王又春 [1 ]
姜文亚 [2 ]
张景军 [1 ]
刘德来 [3 ]
牛嘉玉 [4 ]
孙洪斌 [5 ]
施尚明 [1 ]
古团 [5 ]
修洪文 [1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孔隙度演化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集层预测 [J].
孟元林 ;
李娜 ;
黄文彪 ;
肖丽华 ;
刘德来 ;
张清久 ;
孙洪斌 ;
修洪文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33-41
[2]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有效天然气储层确定——以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为例 [J].
孟元林 ;
王粤川 ;
牛嘉玉 ;
孙洪斌 ;
殷秀兰 ;
肖丽华 ;
高建军 .
天然气工业, 2007, (06) :42-44+150
[3]   用时深效应指数预测储层孔隙度——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沙三中亚段为例 [J].
王粤川 ;
孟元林 ;
贺茹 ;
孙洪斌 ;
黄文彪 ;
黄小龙 ;
肖丽华 ;
高建军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5) :308-312+329
[4]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J].
孟元林 ;
黄文彪 ;
王粤川 ;
孙洪斌 ;
殷秀兰 ;
肖丽华 ;
高建军 ;
胡宝林 .
沉积学报, 2006, (04) :461-467
[5]   辽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探讨 [J].
李晓光 ;
陈振岩 .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251-258
[6]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J].
孟元林 ;
刘德来 ;
贺如 ;
王志国 ;
张文才 ;
殷秀兰 ;
李军 .
沉积学报, 2005, (03) :389-396
[7]   储层质量钻前预测方法探讨——以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为例 [J].
曲爱英 ;
孟元林 ;
肖丽华 ;
颖秀兰 ;
杨俊生 ;
李臣 ;
罗宪婴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1) :94-97
[8]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J].
肖丽华 ;
孟元林 ;
张连雪 ;
韦阿娟 ;
李军 ;
张文才 ;
殷秀兰 ;
王志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4-17
[9]   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 [J].
李海燕 ;
彭仕宓 ;
黄述旺 ;
张宏伟 ;
高建波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503-513
[10]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J].
罗平 ;
裘怿楠 ;
贾爱林 ;
王雪松 .
沉积学报, 2003, (01) :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