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22
作者
孙强 [1 ,2 ]
范学花 [2 ]
夏祥鳌 [2 ,3 ]
机构
[1] 徐州市气象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CALIOP激光雷达; 气溶胶光学特性; 垂直分布;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6.01.00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6 2013年CALIOP激光雷达Level 1B数据的气溶胶衰减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和色比观测,分析了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3年,华北地区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减小的趋势,而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增长趋势。说明2010年以后近地面层(0-2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增强,高层(4-8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降低,这与近年华北地区霾天气(颗粒物主要聚集在近地层)日趋增加、沙尘天气(沙尘气溶胶层经常存在于4-8 km的范围)有所减少相吻合。20062013年,华北地区冬季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最大,近地面层气溶胶散射作用最大,这与该地区冬季取暖燃烧排放增加有关。春、秋两季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较大,夏季0-8 km各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最小,说明春、秋季节的气溶胶散射贡献主要来自4-8 km的对流层上部大气。春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地区春季频发的沙尘天气有关,秋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收获季节的生物质燃烧有关。2008年以后,华北地区2-8 km范围内各高度层的退偏比均值逐年减小,这说明规则的球形气溶胶粒子在近几年有所增加。0-4 km范围的低层大气,2009年后色比均值缓慢增加。而6-8 km范围内的色比均值从2008年后一直都是减小的,说明2008年后对流层上部大气(4-8 km)气溶胶粒子的尺度在减小,这也与近几年沙尘天气减少、霾天数增加的现象是一致的。0-8 km各个高度范围内的退偏比和色比均值春季最大,且退偏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再次证明春季华北受沙尘天气影响,不规则的粗粒子气溶胶最多。夏、冬季节近地面层(0-2km)退偏比和色比均值略大于2-4 km高度层的,夏、冬两季近地面主要以人为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为主,冬季除了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外,还有取暖增加的排放。近地面层易受人为活动影响混合一些不规则气溶胶。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CALIPSO卫星的区域气溶胶特性研究.[D].沈仙霞.华东师范大学.2014, 11
[2]  
基于A-Train卫星资料对中国北方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布的研究.[D].刘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02
[3]  
利用A-Train卫星资料研究PACDEX实验期间源区和沉降区沙尘云的微物理及辐射特性.[D].王文彩.兰州大学.2010, 11
[4]  
上海地区灰霾天气气溶胶物理特性研究.[D].毛晓琴.东华大学.2010, 08
[5]  
沙尘气溶胶输送及其辐射反馈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陈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 09
[6]   三种方法统计的广东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比较分析 [J].
刘蔚琴 ;
杜尧东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02) :42-47
[7]   一次霾天气条件下石家庄上空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飞行探测与特征分析 [J].
金赛花 ;
濮江平 ;
张瑜 ;
董晓波 ;
王成林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01) :40-45
[8]   石家庄地区2005年秋季污染气溶胶飞机观测资料分析 [J].
张瑜 ;
濮江平 ;
金赛花 ;
董晓波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01) :34-39
[9]   我国灰霾污染的研究综述 [J].
吴丹 ;
于亚鑫 ;
夏俊荣 ;
曹双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S2) (S2) :295-304
[10]   近10a中国沙尘气溶胶研究进展 [J].
刘新春 ;
钟玉婷 ;
彭艳梅 ;
何清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8 (03) :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