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与“合之又合”的中华民族共同性

被引:65
作者
麻国庆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合之又合;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20.04.002
中图分类号
C95-0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论];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02 ; 0304 ; 030401 ;
摘要
本文立足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性等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把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置于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大脉络中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凸显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的回顾与反思,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特点及其对新时代民族研究的重要启示。文中强调历史上各民族历经"合之又合"的内在运行机制,是在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的内在统一。费孝通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单一民族研究的限制,从区域和网络来研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方法论上的拓展。不同的历史文化区域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区域文化,进而互相汲取人文发展、共同发展的历史经验。通过对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的思考,对于新时代的民族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至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 [J].
罗惠翾 .
西北民族研究, 2020, (02) :29-34
[2]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 [J].
叶江 .
民族研究, 2009, (02) :1-10+108
[3]   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 [J].
潘乃谷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39-46
[5]   中华民族研究的新探索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04) :3-5
[6]   新中国的考古学 [J].
夏鼐 .
考古, 1962, (09) :453-458
[8]   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 [J].
范文澜 .
历史研究, 1954, (03) :15-25
[9]  
西方的兴起[M]. 中信出版社 , 威廉·麦克尼尔, 2017
[10]  
族群与边界[M]. 商务印书馆 , 巴斯,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