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

被引:20
作者
王春英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级
关键词
抗战; 难民; 收容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抗战时期的难民收容所 ,是专门收留救助战争灾民的慈善福利机构 ,由政府救济机关及中外慈善团体和社会组织协同开办 ,是中国战时社会救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存在与抗战进程相始终 ,虽具临时性、被动性 ,但其形式简捷灵活、数多量广 ,较为有效地救济了上千万难民。本文论述了战时难民收容所的建立、数量与规模 ,以及特点和社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概述 [J].
王印焕 .
近代史研究, 1999, (04) :181-209
[2]   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救济会工作报告(1937年8月—1938年2月) [J].
孙武 ;
龙锋 .
民国档案, 1998, (01) :27-38
[3]   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史料一组 [J].
曹必宏 .
民国档案, 1997, (04) :7-23
[4]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难童救济工作初探 [J].
孙艳魁 .
江汉论坛, 1997, (05) :26-30
[5]   抗战初期武汉难民救济刍议 [J].
孙艳魁 .
江汉论坛, 1996, (06) :43-48
[6]   抗战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工作概述 [J].
冯敏 .
民国档案, 1995, (03) :114-120
[7]   抗战时期难民群体初探 [J].
孙彦魁 .
民国档案, 1991, (02) :104-109
[8]  
四川人口史[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李世平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