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2009年夏季东海浮游植物群集
被引:13
作者:
郭术津
[1
,2
,3
]
田伟
[3
]
戴民汉
[4
,5
]
刘志亮
[6
]
孙军
[1
,2
]
机构:
[1]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4]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集结构;
夏季;
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9-08-18—29在东海海域(25°00′~32°00′N,120°30′~127°30′E)52个站位进行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调查,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集运用Utermhl方法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68属198种(含13个未定种)。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蓝藻、金藻和绿藻,优势物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oluenfeldii)、骨条藻(Skeletonemaspp.)、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简单裸甲藻(Gymnodinium simplex)、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矮小短棘藻(Detonula pumila)等。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长江口近岸海域出现少数半咸水种,台湾暖流流经海域和外侧黑潮水海域出现部分暖水性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296×103~2 135.200×103个.L-1,平均值为58.031×103个.L-1;硅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为0.296×103~2 112.000×103个.L-1,平均值为52.833×103个.L-1;其次为甲藻,细胞丰度为0.296×103~527.644×103个.L-1,平均值为11.271×103个.L-1。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表层分布以硅藻为代表,高值区出现在长江冲淡水影响的长江口近岸和闽浙沿岸海域及受上升流影响的台湾岛东北部海域,甲藻只在长江口东北部即南黄海南部海域出现丰度高值。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为随水深增加逐渐降低。细胞丰度的断面分布基本呈近岸高于远岸趋势,E断面和F断面远岸站位也有丰度高值区出现。调查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长江口近岸出现低值,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值区出现在调查区南部海域,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值区出现在调查区东南部海域。调查区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伏氏海线藻、骨条藻、尖刺伪菱形藻和矮小短棘藻等硅藻优势物种与磷酸盐呈正相关性,锥状斯克里普藻、简单裸甲藻和微小原甲藻等甲藻优势物种和各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6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