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减税难降负”:信息技术、征税能力与企业逃税

被引:262
作者
张克中 [1 ]
欧阳洁 [2 ]
李文健 [1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息监管技术; 征税能力; 企业逃税; 实际税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2 [税收];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将信息监管技术引入传统的"A-S逃税模型",从征税能力提升的视角为当前"减税难降负"的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文章借助"金税三期"工程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6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和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有效压缩了企业的逃税空间,降低了企业的逃税程度。(2)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对逃税动机更强的民营企业、征管弹性更大的地税企业以及信息监管难度更高的征纳合谋企业影响更大。同时,信息监管技术进步对企业逃税的"打击效应"更多的作用在企业所得税上,而在财政收入目标设定更高的地区,"金税三期"工程的政策效果也更为明显,说明涉税信息监管能力的提升能为地方政府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提供便利。(3)拓展性分析还发现,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推高了企业的实际税负、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减缓了企业资产的扩张速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前减税政策的红利。此外,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为降低企业名义税率、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提供了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腐败治理动了政治关联企业的“奶酪”吗?——基于避税的视角 [J].
付朝干 ;
李增福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 (05) :127-134
[2]   中国减税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所得税分享改革“准自然试验” [J].
李明 ;
李德刚 ;
冯强 .
经济研究, 2018, 53 (07) :121-135
[3]   征纳合谋、寻租与企业逃税 [J].
田彬彬 ;
范子英 .
经济研究, 2018, 53 (05) :118-131
[4]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基于产业互联的视角 [J].
范子英 ;
彭飞 .
经济研究, 2017, 52 (02) :82-95
[5]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经济周期与国企避税 [J].
陈冬 ;
孔墨奇 ;
王红建 .
管理世界, 2016, (05) :46-63
[6]   如何有效征税:来自纳税遵从实验的启发 [J].
余莎 ;
耿曙 ;
孔晏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3) :151-175+205
[7]   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 [J].
谢贞发 ;
范子英 .
经济研究, 2015, 50 (04) :92-106
[8]   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避税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罗党论 ;
魏翥 .
南方经济, 2012, (11) :29-39
[9]   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 [J].
吕冰洋 ;
郭庆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76-90+221
[10]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 [J].
聂辉华 ;
方明月 ;
李涛 .
管理世界, 2009, (05) :17-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