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及磷素农学与环境学指标比较研究

被引:19
作者
魏红安 [1 ,2 ]
李裕元 [1 ]
杨蕊 [1 ,2 ]
高茹 [1 ]
石辉 [2 ]
张满意 [1 ]
吴金水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施肥量; 磷环境风险临界值; 磷吸附指数(PSI); 红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红壤中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关键过程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明确农学与环境学土壤有效磷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施肥和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应用Olsen(OP)、Bray-1(BP)、Mehlich-3(BP)3种农学方法和蒸馏水(HP)、CaCl2(CP)两种环境学方法,分别在1 h、3 h、12 h、24 h、3 d、6 d、9 d、15 d、30 d、60 d用新鲜土样测定土壤有效磷以及磷吸附指数(PSI)的动态变化。【结果】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变化范围为0.1—18.7 h,此前衰减速度很快,之后明显变慢。施肥量对临界期有显著影响,其中OP、BP、MP的临界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线性延长的趋势,而HP、CP临界期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延长趋势。环境学与农学指标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的"突变点",据此可求算出红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其中根据C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49.97、91.07和30.54 mg.kg-1,根据HP变化求算的OP、BP和MP临界值分别为60.78、82.74和39.65 mg.kg-1。磷吸附指数(PSI)随施肥量的变化范围为17.92—26.29,OP的环境风险临界值对应PSI为23.46。【结论】磷素有效性在红壤中的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施肥量越高临界期越长,因此向环境迁移的风险就越大。土壤有效磷的环境学指标与农学指标存在非线性关系,据此可以确定出土壤磷素迁移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供试红壤的Olsen-P含量临界值为50-60 mg.kg-1,PSI的环境风险临界值为23.46。
引用
收藏
页码:1116 / 11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长沙市郊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磷状况及淋失风险分析 [J].
秦红灵 ;
全智 ;
刘新亮 ;
李明德 ;
宗勇 ;
吴金水 ;
魏文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9) :1843-1851
[2]   基于水环境风险的红壤性水稻土Olsen-P突变点研究 [J].
梁圆 ;
王兴祥 ;
张桃林 .
土壤, 2008, (05) :770-776
[3]  
Phosphorus Changes and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Calcareous Soil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J]. GUO Sheng-Li~(1,2),DANG Ting-Hui~1 and HAO Ming-De~2 ~1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2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Pedosphere. 2008(02)
[4]   砂质土壤中水溶性磷提取方法的比较 [J].
章明奎 .
环境化学, 2008, (02) :265-266
[5]   杭州市郊典型菜园土壤磷素状况及磷素淋失风险研究 [J].
姜波 ;
林咸永 ;
章永松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2) :207-213
[6]   巢湖流域农田土壤磷吸持指数及吸持饱和度特征 [J].
周慧平 ;
高超 ;
王登峰 ;
赵和苍 ;
张桃林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S2) :386-389
[7]   用三种浸提方法研究长期定位试验中土壤磷素有效性 [J].
雷明江 ;
杜昌文 ;
杨玉华 ;
周健民 ;
王火焰 ;
陈小琴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2) :85-88+146
[8]   坡地磷素迁移研究进展 [J].
李裕元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5) :1-4
[9]   土壤磷素淋溶预测指标研究 [J].
孙宏飞 ;
吕家珑 ;
刘利花 ;
张翠荣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3) :55-58
[10]   用斜率和曲率湿周法推求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比较 [J].
刘苏峡 ;
莫兴国 ;
夏军 ;
刘昌明 ;
林忠辉 ;
门宝辉 ;
吉利娜 .
地理学报, 2006, (03) :27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