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黑河流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23
作者
苏培玺
严巧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兰州
关键词
黑河; 内陆河; 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 C4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 青海云杉; 胡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黑河流域山地、绿洲和荒漠区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得出,山地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在-23‰-29‰之间,平均值为-26.3‰;绿洲植物在-26‰-30‰之间,平均值为-27.2‰;荒漠植物在-23‰-28‰和-12‰-15‰两个范围,平均值分别为-26.0‰和-13.8‰,严酷生境植物δ13C值较高。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δ13C值,也表现为较差生境高于较好生境。荒漠河岸林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树形叶的δ13C值低于杨树形叶。无论是山区还是荒漠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有些植物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Δ)减小,有些变化不明显,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值随着海拔升高线性递减显著。研究得出,荒漠植被中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C4植物占有一定比例。严酷生境下植物WUE高于较好生境。胡杨长条形叶的WUE最低,圆形叶的最高,由幼苗时期的柳树形叶向杨树形叶的演变中WUE在提高。青海云杉为黑河上游山区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植物。同种植物过高的δ13C值指示着植物的衰退和生境的严重胁迫。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是沿着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16 / 16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70年来黄土高原典型植物δC值变化研究 [J].
郑淑霞 ;
上官周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2) :289-295
[2]   黑河流域典型景观植被带陆面过程同步观测研究 [J].
宋克超 ;
康尔泗 ;
蓝永超 ;
张小由 ;
张智慧 ;
金博文 ;
张济世 .
冰川冻土, 2003, (05) :552-557
[3]   河西走廊中部沙漠植物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J].
苏培玺 ;
陈怀顺 ;
李启森 .
冰川冻土, 2003, (05) :597-602
[4]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 的响应 [J].
苏培玺 ;
张立新 ;
杜明武 ;
毕玉蓉 ;
赵爱芬 ;
刘新民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01) :34-40
[5]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J].
陈世苹 ;
白永飞 ;
韩兴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5) :549-560
[6]   中国东北样带草原区植物δ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J].
苏波 ;
韩兴国 ;
李凌浩 ;
黄建辉 ;
白永飞 ;
渠春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6) :648-655
[7]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植物叶片中δ13C值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变化 [J].
严昌荣 ;
韩兴国 ;
陈灵芝 ;
黄建辉 ;
苏波 .
植物学报, 1998, (09) :76-82
[8]   亚热带人工林松树C/C比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J].
孙谷畴 ;
林植芳 ;
林桂珠 ;
李双顺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3) :325-327
[9]  
中国自然地理[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编, 1984
[10]  
Simulation of energy and water balance in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Transfer system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Heihe River Basin at Hexi Corridor of northwest China[J] . Ersi Kang,Guodong Cheng,Kechao Song,Bowen Jin,Xiande Liu,Jinye Wa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