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家族企业治理中的歧视机制——基于激励理论视角的考察

被引:4
作者
皮建才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家族企业; 治理; 歧视; 激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5 [私营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家族企业业主把家族代理人和外部代理人安排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使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纯私人信息成为整个代理人群体共享的"准私人信息",从而使外部代理人受到了歧视。本文的激励理论分析表明,家族企业治理中的歧视机制可以降低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效率工资,因为低能力家族代理人的存在增加了高能力外部代理人偷懒时的成本;而且,歧视机制会使家族企业业主激励外部代理人努力的约束更容易满足,也就是说,歧视会鼓励家族企业业主更愿意激励高能力外部代理人付出努力。但是,采用歧视机制并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影响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首创精神的发挥。理性的家族企业业主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正确的权衡。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 [J].
李新春 ;
陈灿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6) :107-115+140
[2]   家族企业中的歧视现象——作为非正式治理机制的歧视 [J].
王明琳 ;
周生春 .
财经科学, 2005, (06) :80-87
[3]   信任、隐性激励与家族企业成长的三阶段模型 [J].
陈然方 .
当代经济科学, 2005, (02) :36-40+109
[4]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 [J].
苏琦 ;
李新春 .
管理世界, 2004, (10) :85-96
[5]   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结构的变迁 [J].
王志明 ;
顾海英 .
财经科学, 2004, (05) :1-5
[6]   家族企业中的信任机制、效用与信息成本 [J].
李庚寅 ;
王孝仙 .
财经研究, 2004, (07) :113-120
[7]   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 [J].
储小平 ;
李怀祖 .
管理世界, 2003, (06) :98-104
[8]   外部市场、家族企业及其制度演进 [J].
唐绍欣 .
学术月刊, 2003, (06) :40-45+134
[9]   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 [J].
李新春 .
管理世界, 2003, (04) :87-95+154
[10]   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一个公司治理视角 [J].
李维安 ;
王辉 .
南开经济研究, 2003, (0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