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圈的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研究综述:关系识别和分析框架

被引:18
作者
张纯 [1 ]
张世秋 [2 ]
机构
[1]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气质量; 影响模型; 空气污染; P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现象,严重影响公众健康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相关文献,分析和识别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背景下大都市圈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研究框架。通过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综述发现,空气污染物来源和作用机制迥异;空气质量受到城市密度、土地开发模式和交通布局等城市形态因素的综合、复杂影响;低密度、机动车导向的蔓延城市形态被认为不利于空气质量。中国目前针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空气质量影响研究主要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视角切入,集中在污染源的识别、源强及扩散等方面,也有地理学者关注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但尚缺乏对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上述国内外经验和实证结论,结合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构建了由发生模型、影响模型和测度模型等三个模型构成的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框架。希望为制定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环境发展政策,通过引导良好的城市形态来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 [J].
穆泉 ;
张世秋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11) :2087-2094
[2]   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 [J].
彭应登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 5 (03) :233-239
[3]   中国大范围雾霾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J].
吕效谱 ;
成海容 ;
王祖武 ;
张帆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8 (03) :104-110
[4]   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 [J].
李茜 ;
宋金平 ;
张建辉 ;
于伟 ;
胡昊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9) :2402-2411
[5]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 ;
李卫军 ;
张蔷 ;
王炜罡 ;
权建农 ;
曹国良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张养梅 .
科学通报 , 2013, (13) :1178-1187
[6]   京津冀地区控制PM2.5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估 [J].
黄德生 ;
张世秋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1) :166-174
[7]   京津石三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J].
李文杰 ;
张时煌 ;
高庆先 ;
赵凌美 ;
周兆媛 .
资源科学, 2012, 34 (08) :1392-1400
[8]  
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小飞,张明军,王圣杰,赵爱芳,马潜.环境科学. 2012(06)
[9]   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菊 ;
苗鸿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1) :1886-1892
[10]   人类活动对北京空气质量影响的综合生态评价 [J].
周文华 ;
王如松 ;
张克锋 .
生态学报, 2005, (09) :2214-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