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被引:36
作者
蒙忻
刘学义
方宣钧
机构
[1] 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2] 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 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数量性状座位; 微卫星; 简单重复序列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16 2(2
引用
收藏
页码:6 / 2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应县小黑豆”对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SSR及ISSR分子标记研究 [J].
方宣钧 ;
王敬强 ;
宛煜嵩 ;
刘学义 ;
王敬强 ;
陈品三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 (01) :81-85
[2]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研究 [J].
李莹,李原萍,张昕艳,杨桂莲 .
大豆科学, 1996, (03) :191-196
[3]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遗传和转育 [J].
王志 ;
李莹 .
山西农业科学, 1990, (06) :4-6
[4]  
作物DNA标记辅助育种[M]. 科学出版社 , 方宣钧等编著, 2001
[5]  
DNA finger printing of soybean accession -s with resistance to Soybean Cyst Nematode .2 Rao-Arelli A.P,Myers G.O,Webb D.M. Soybean Genetics Newsletter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