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现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33
作者
曹菲 [1 ]
王琴瑶 [2 ]
周梁 [1 ]
霍倩倩 [1 ]
杨志伟 [1 ]
关玮楼 [1 ]
朱霞 [1 ]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使用行为; 现况调查; 微信;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5.01.023
中图分类号
B848.4 [信念、意志、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并分析微信用户的使用行为模式,认识手机网络用户的心理行为特征。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使用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测人群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本科毕业生占44.9%,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30.7%,博士学历者为8.3%,其中女性(63.4%)略多于男性(36.6%)。大多数受测者的微信联系人包括:同学(94.18%)、朋友(94.18%)、亲戚(78.12%)。以真实姓名作为昵称的人数为115名(31.9%),以个人真实照片作为头像的人数为180名(49.9%)。以人口学变量和微信使用特征对用户使用行为进行回归发现,与单身用户相比,已婚用户更不易于与陌生人发生网聚(OR=0.28,P=0.057),同时,用户使用强度越高,越倾向于使用真实照片作为个人微信头像(OR=1.62,P=0.001)。结论:微信使用者整体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用户主要的微信社交网络是以手机联系人、QQ好友为基础的"熟人网络",其中常用联系人仅为15人,为所有联系人数量的13.4%,反映出用户与联系人之间小范围互动的"强关系链"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微信社区化网络人际传播的建构.[D].张长乐.安徽大学.2013, 11
[2]  
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D].王潇雨.兰州大学.2013, 11
[3]  
网络即时通讯中的印象管理和印象形成.[D].董洪杰.曲阜师范大学.2012, 10
[4]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J].
张紫 .
计算机与网络, 2014, 40 (02) :5-5
[5]   微信的传播、共享与意义建构:一个文献综述 [J].
刘宗义 ;
徐杰 .
重庆社会科学, 2014, (01) :97-101
[6]   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 [J].
詹恂 ;
严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 35 (12) :112-117
[7]   微信营销,数字时代出版营销渠道探析 [J].
李晶 .
新闻界, 2013, (20) :50-52
[9]  
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J].吴秋霖;.华章.2013, 17
[10]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 [J].
洪艳萍 ;
肖小琴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4) :62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