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50
作者
张文辉
王延平
康永祥
刘祥君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太白红杉种群; 高度和径级结构; 生物量结构;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太白山不同生境出现的 5种太白红杉种群的高度、径级和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生境的太白红杉种群 ,生长发育明显不同。但经年龄拟合和方差分析证明 ,该地区不同太白红杉种群在演替上应属同时发生 (P<0 .0 5 )。 (2 )不同太白红杉各种群在高度和胸径上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生长于中海拔地域的太白红杉种群平均高和胸径显著高于低海拔和森林线地带的种群 ;随着海拔升高 ,种群生物量结构中根系所占比例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主干和枝叶呈现低→高→低的趋势。(3)对种群表现结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 10个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乔木层郁闭度、土壤厚度、土壤p H、土壤含水率、年平均降雨量、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结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4)对太白红杉种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低海拔地区的群落应适当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 ,中高海拔地区应以保护原有生境为主 ,适当间伐灌木层树种 ,为太白红杉更新创造良好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冯宗炜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 [2] 裂叶沙参种群生态学研究.[M].张文辉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 [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M].李家骏主编;齐矗华等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 [4] 秦岭植物志.[M].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8,
  • [5]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张文辉
    祖元刚
    刘国彬
    [J]. 生态学报, 2002, (09) : 1512 - 1520
  • [6]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闫桂琴
    赵桂仿
    胡正海
    岳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 824 - 828
  • [7] 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生物量生殖配置研究
    陈劲松
    苏智先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 704 - 708
  • [8]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阎桂琴
    赵桂仿
    胡正海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3) : 497 - 506
  • [9]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胡东
    [J]. 生态学报, 1999, (04) : 523 - 528
  • [10] 大头茶构件种群生物量及叶面积动态
    殷淑燕
    刘玉成
    [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1) : 85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