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11
作者
王朝明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贫困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创新与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人类社会面临的贫困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至今在世界范围内贫困仍然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以来的社会贫困问题,是从马克思开始科学地从制度与阶级层面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事实特征与历史趋势,深刻地总结出资本主义社会贫困带有异化劳动与雇佣劳动的根本性质,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贫困,必须根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才能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关于消除贫困、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解决当今社会的贫困问题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转型期中存在的城乡贫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贫困形式、原因以及反贫困的思想内核、战略安排、政策体系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73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  
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织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谁倾听我们的声音.[M].()迪帕·纳拉扬(DeepaNarayan)等著;付岩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M].本报告翻译组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6]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7]  
资本论.[M].马克思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3,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