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蚜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李长松
罗瑞梧
杨崇良
尚佑芬
赵玖华
辛相启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济南
关键词
大豆蚜; 生物学; 防治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试验研究表明,大豆好在济南地区每年可繁殖18—22代,世代历期、产仔历期及产仔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田间有翅蚜有2次迁飞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大豆上苗期仅见零星群体。8月上旬植株上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播种时沟施铁灭克、呋喃丹对苗蚜控制作用较好,田间蚜量高峰前喷一次氧化乐果或速灭杀丁,可基本控制蚜虫为害。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豆花叶病流行因素和发生预测研究 [J].
罗瑞梧 ;
尚佑芬 ;
杨崇良 ;
赵玖华 ;
李长松 .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03) :267-271
[2]   大豆花叶病毒(SMV)主要介体及其传毒效率研究 [J].
郭井泉 ;
张明厚 .
大豆科学, 1989, (01) :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