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途径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表现研究进展

被引:16
作者
曹原 [1 ,2 ]
葛岳静 [1 ,3 ]
王淑芳 [1 ]
胡志丁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School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3]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经济途径; 地缘政治格局; 经济相互依赖; 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联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随着中国崛起,世界主要大国将战略中心转移至亚洲并通过各种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等经济途径重塑中国周边环境,由此导致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形势变得极其复杂。中国则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经济途径化解。本文按照全球—区域—国家间的尺度,探讨了国际经济组织、经济联盟和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等3种主要经济途径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机制及空间表现。结果表明:通过国家间经济依赖的不对称性改变各国权力大小,进而影响地缘格局中地缘体的权力分配,其空间表现主要为影响地区冲突和改变国家地缘空间影响范围。而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则通过权力再平衡影响地缘政治格局,其空间表现主要为数量增长、交错分布和空间范围扩大。中国学者对如何通过经济途径增强地缘政治影响力、改善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不够充分。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应更为关注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周边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为此,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将经济相互依赖转化成为有效的地缘影响力;2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拓展中国地缘政治空间;3"一带一路"空间走向及沿线国家;4多尺度经济途径影响效应分析;5运用定量模拟方法探求国家地缘影响力演变的影响因素以及驱动机制等,为中国的地缘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实证。
引用
收藏
页码:265 / 2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及机制 [J].
王淑芳 ;
葛岳静 ;
刘玉立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864-878
[2]   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经典地缘政治理论 [J].
胡志丁 ;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851-863
[3]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J].
吕彬 .
科学·经济·社会, 2015, 33 (01) :50-54
[4]   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 [J].
杜德斌 ;
段德忠 ;
刘承良 ;
马亚华 .
地理研究, 2015, 34 (02) :199-212
[5]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J].
毛汉英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3) :289-302
[6]   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 [J].
李正 ;
陈才 ;
熊理然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 (01) :10-18
[7]   权力、地缘环境与地缘位势评价——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例 [J].
胡志丁 ;
刘玉立 ;
李灿松 ;
葛岳静 .
热带地理, 2014, 34 (01) :50-57
[8]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J].
陆大道 ;
杜德斌 .
地理学报, 2013, 68 (06) :723-727
[9]   论海外利益与中国的地缘经济空间 [J].
陈迎春 .
发展研究, 2013, (03) :19-24
[10]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机制:一个新的视角 [J].
张根海 .
学术论坛, 2012, 35 (09)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