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与峰后岩石力学特性

被引:13
作者
汪新红 [1 ]
王明洋 [2 ]
机构
[1]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2] 解放军理工大学
关键词
岩爆; 高应力; 峰后岩石; 特性; 非线性岩石力学;
D O I
10.16285/j.rsm.2006.06.013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峰后岩石特性是产生岩爆的根本原因;地质力学因素是产生岩爆的外部因素。从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围岩部分的能量释放、集聚、转移入手,揭示了高地应力是产生岩爆的重要外因;岩爆产生的时空特点是在破坏后塑性软化阶段,并从非线性岩石力学理论角度,研究了此阶段岩爆条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块系结构岩体变形稳定性与块体几何特性、尺度大小,以及破坏后物理性质有关;二是判断岩体是否发生岩爆,可采用:σββ=8σrr和χ<1?1ν判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13 / 9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流体力学.[M].庄礼贤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
[2]  
地壳岩石的力学性能.[M].陈 ?编著;.地震出版社.1988,
[3]  
岩体结构力学.[M].孙广忠著;.科学出版社.1988,
[4]  
岩石力学基础.[M].[]耶格(J·C·Jaeger);()库克(N·G·W·Cook) 著;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 译.科学出版社.1981,
[5]   残余强度特性对岩石宏观破坏的影响 [J].
刘文彬 ;
唐春安 ;
唐烈先 .
岩土工程技术, 2004, (02) :59-63
[6]   地下工程周围岩体能量分析 [J].
华安增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7) :1054-1059
[7]   试论破坏后岩石的强度 [J].
杨米加 ;
贺永年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8, (04) :31-37
[8]   Griffith理论与岩爆的判别准则 [J].
彭祝 ;
王元汉 ;
李廷芥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6, (S1) :491-495
[9]   太平驿隧洞岩爆特征及防治措施 [J].
周德培,洪开荣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5, (02) :171-178
[10]   岩石的封闭应力、蠕变和扩容及本构方程 [J].
陈宗基 ;
康文法 ;
黄杰藩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1, (04) :2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