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创造存款与货币内生供给——基于货币本质的视角

被引:7
作者
缐文
冯晓英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本质; 债权—债务关系; 货币创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不同于主流的观点,后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而非交易媒介。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需要使用被广泛接受的银行货币进行清算。其间,贷款创造存款而内生出的银行货币满足了私人经济体之间的清算需求。而公众提现、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清算则要使用更权威的国家货币来完成,中央银行需适应性地提供准备金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货币供给是自下而上的内生需求决定的,最终取决于经济体系中因各种经济活动不断创造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理论分析在政策上的启示是: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而外生控制资金批发利率,强化金融监管则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J].
李后建 ;
尹希果 ;
卞小娇 .
当代经济科学, 2010, 32 (01) :62-69+126
[2]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关系研究 [J].
王有光 .
经济经纬, 2009, (04) :17-20
[3]   我国M2顺周期性的原因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视角 [J].
于泽 .
管理世界, 2008, (12) :24-31
[4]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J].
马国旺 .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9) :17-21
[5]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 [J].
唐彬 .
统计与决策, 2006, (06) :69-71
[6]   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J].
胡建渊 ;
陈方正 .
财贸经济, 2005, (07) :39-42
[7]   货币政策、公司融资行为与货币供给内生性 [J].
孙杰 .
世界经济, 2004, (05) :13-19
[8]   货币除数论 [J].
孙伯银 .
金融研究, 2003, (08) :72-79
[9]   内生货币供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及启示 [J].
秦海英 .
南开经济研究, 2003, (02) :42-44
[10]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