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刘德月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
[4]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6] 山东青岛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溶解氧含量; 养殖密度; 蜕皮率; 生长; 食物转化率(FC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22 [虾的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研究溶解氧(DO)含量、养殖密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及饵料转化率(FCE)的影响,同时通过生产试验探讨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体重增长量、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50尾/m3组(LSD,0.032 8 g.d-1,91%和0.041 5 cm.d-1)、200尾/m3组(MSD,0.030 0 g.d-1,61%和0.040 3 cm.d-1)、600尾/m3组(HSD,0.021 0 g.d-1,39%和0.034 8 cm.d-1)。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和FCE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影响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LSD(0.061 g.g-1.d-1)、MSD(0.081 g.g-1.d-1)、HSD(0.094 g.g-1.d-1)和HSD(10.7%)、MSD(14.9%)、LSD(17.3%)。养殖密度影响中国对虾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存活率、摄食量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DO含量对体重增长量、体长增长量、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和FCE的影响不明显。分析发现,蜕皮率和FCE受到DO含量和养殖密度交互作用的影响。生产试验表明,中国对虾在体长小于7 cm、养殖密度在200~250尾/m3时,与相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且成活率显著高于后者,说明中国对虾前期进行工厂化养殖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北海湾水体自净能力的探讨 [J].
何本茂 ;
韦蔓新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1) :16-18
[2]   不同供氧方式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J].
袁文权 ;
张锡辉 ;
张丽萍 .
湖泊科学, 2004, (01) :28-34
[3]   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产量与密度关系研究 [J].
兰国宝 ;
阎冰 ;
廖思明 .
水产养殖, 2003, (04) :38-39
[4]   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摄食影响的观察 [J].
李健 ;
孙修涛 ;
赵法箴 .
水产学报, 1993, (04) :333-336
[5]   温度、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的影响 [J].
李健 ;
孙修涛 ;
赵法箴 .
海洋科学, 1993, (0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