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演变的时代标志性特征

被引:3
作者
张光辉
连英立
王金哲
周在明
严明疆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滹沱河流域平原区; 浅层地下水; 埋深与面积; 超采疏干; 时代标志性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7 [地下水普查与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2 ;
摘要
针对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日趋严峻问题,以滹沱河流域为例,采用Map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50年来该区地下水位埋深及分布面积演变的时代标志性特征。研究表明,该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区域疏干加剧的态势;1963年,地下水以小于5m埋深的分布区为主,其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6.8%,尚未出现大于10m埋深的分布区;1975年,5~10m埋深的分布面积迅速扩大,占全区面积的67.3%,大于1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达23.1%;1985年,10~20m埋深的分布面积占69.4%,出现大于2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340km2;1995年,20~30m埋深的分布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1.7%,为4238km2,大于3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达4.7%;2005年,大于30m埋深的分布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9.9%,出现大于4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达330km2。目前,局部出现了大于50m埋深的分布区。气候旱化,加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不断增大,加之河道长期干涸,是主导成因。因此,适时调控开采量,使其与气候变化规律相适应,将有利于遏制该区地下水超采疏干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修复潜力及水位变化 [J].
张光辉 ;
费宇红 ;
刘克岩 ;
郝明亮 ;
申建梅 ;
王金哲 .
地质通报, 2007, (05) :583-589
[2]   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式的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 [J].
王浩 ;
王建华 ;
秦大庸 ;
贾仰文 .
水利学报, 2006, (12) :1496-1502
[3]   地下水补给与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特征:以京津以南河北平原为例 [J].
张光辉 ;
费宇红 ;
杨丽芝 ;
郝明亮 ;
申建梅 .
地球科学, 2006, (06) :879-884
[4]   南水北调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探讨 [J].
高玲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6, (04) :23-24
[5]   现代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J].
王浩 ;
王建华 ;
贾仰文 ;
秦大庸 ;
仇亚琴 ;
王玲 .
水文, 2006, (03) :18-21+92
[6]   石家庄市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对策 [J].
李桂芬 .
河北水利, 2006, (02) :32-32
[7]   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驱动因子的定量评估 [J].
许月卿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5) :490-498
[8]   人为活动条件下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的演变 [J].
徐恒力 ;
肖国强 ;
李红 .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01) :7-13
[9]  
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涵养研究[D]. 费宇红.河海大学. 2006
[10]  
石家庄形成三大地下水漏斗区[N]. 杨守勇.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7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