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评估

被引:12
作者
谈丰 [1 ]
苏布达 [2 ]
高超 [3 ]
方玉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3]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CCLM; 淮河流域; 降水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淮河流域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4个降水指数,首先通过与1961~2010年流域内气象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CCLM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CLM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淮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4个降水指数中,对年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佳。CCLM模式在SRES-A1B(中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显示,2011~2050年淮河流域降水整体将呈增加趋势,增幅在70mm之内,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波动范围达-40%~60%,很有可能造成未来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空间分布上,流域南部和中部在未来40年内降水呈增加趋势,增幅不超过6.7%,其他区域则呈减少趋势,减幅不超过10.6%。
引用
收藏
页码:1236 / 12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2011—2050年长江流域气候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 [J].
曾小凡 ;
周建中 ;
翟建青 ;
苏布达 ;
熊明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2) :116-122
[2]   气候模式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J].
张世法 ;
顾颖 ;
林锦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4) :504-511
[3]   2010—2100年淮河径流量变化情景预估 [J].
高超 ;
曾小凡 ;
苏布达 ;
闻余华 ;
朱进 ;
吴必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1) :15-21
[4]   珠江流域1961—2007年气候变化及2011—2060年预估分析 [J].
刘绿柳 ;
姜彤 ;
原峰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4) :209-214
[5]   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J].
刘敏 ;
江志红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2) :256-268
[6]   Mann-Kendall检验方法在降水趋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曹洁萍 ;
迟道才 ;
武立强 ;
刘丽 ;
李帅莹 ;
于淼 .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05) :35-37+40
[7]   增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特征 [J].
杨素英 ;
孙凤华 ;
马建中 .
地理科学, 2008, (02) :224-228
[8]   21世纪前半叶长江流域气候趋势的一种预估 [J].
曾小凡 ;
苏布达 ;
姜彤 ;
陈正洪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93-298
[9]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J].
冯锦明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7, (05) :805-814
[10]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J].
刘晓东 ;
安芷生 ;
方建刚 ;
陈广善 .
地理科学, 2002, (05) :5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