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重、迎槎减产原因的几点分析

被引:5
作者
王英祥
机构
[1] 东北农学院农学系耕作教研组
关键词
大豆根系; 根瘤; 根重; 根长; 结瘤; 减产原因; 种植面积; 播种面积;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1963.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大豆重槎和迎槎引起减产的事实,早已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所证明。关于大豆必须轮换种植的许多农谚,在东北各地流传也甚为普遍,如“大豆重槎断半拉,迎槎易火笼”,“油见油三年愁”,“宁重槎,勿迎槎”,等等。这些农谚反映了农民群众对大豆重槎和迎槎遭致减产有深刻的认识,也是农民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大豆轮作倒槎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实质,国内外一些科学工作者也曾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有人认为减产的原因是养分缺乏,有人认为是病虫严重为害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应用P探討大豆根系的吸肥深度 [J].
陈銓荣 .
土壤学报, 1962, (02) :216-219
[2]   大豆重槎迎槎也能高产 [J].
王冠 .
中国农垦, 1960, (04) :30-30
[3]   九三荣军农场采用自建公助修建职工家属宿舍 [J].
丁履枢 .
中国农垦经济, 1957, (06) :15-15
[4]  
中国植物保护科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编, 1961
[5]  
东北地区的大豆问题 .2 石川正示. 农事通讯 .
[6]  
市县旗别大豆根瘤菌着生状况及大豆线虫寄生状况调查成绩,第1报和第Ⅱ报 .2 石川正示等. 伪农事试验场研究时报 .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