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束顶病及其防治的研究——Ⅰ.病原物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束顶病的诊断性治疗

被引:3
作者
徐绍华
蔡文启
莽克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细菌状体; 香蕉;
D O I
10.13343/j.cnki.wsxb.1993.01.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广东、福建等地区香蕉束顶病,进行了病原物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诊断性治疗的研究。在感病植株的根部,叶片中脉的输导组织和薄壁细胞内,观察到多形态细菌状体。长度约0.8—1.2μm,直径约0.5μm。外缘具有波纹状胞壁结构,胞壁厚度25nm。细胞内可见高电子密度的 DNA 丝状团聚物。用减压抽提方法,在病株输导组织内获得的组织液,经电镜负染法同样观察到细菌状体,形态结构大小均与超薄切片结果一致。健株相应部位的超薄切片未见该细菌状体。已经萎蔫的束顶病株经青霉素处理后有明显疗效,病株恢复生长,并能结蕉。对照株则已枯死。作者认为香蕉束顶病的病原物为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via),这是在香蕉束顶病株中发现难养细菌的首次报道。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79 +79-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聚合草矮缩病的研究 Ⅰ.病原体的鉴定 [J].
徐绍华 ;
莽克强 ;
黄传贤 .
植物病理学报, 1983, (02)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