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

被引:19
作者
张立昌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 人文教育; 人文性; 实践性; 实践的逻辑; 基本样态;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4.002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正像历史上信仰的时代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当今,理性受到情感的审判。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在二元对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清算和全盘否定。在教育中,它促进了对人的形象的重新描绘和实现方式的反思。处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考验。时下,对于大学人文教育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历史关切和现实忧虑,是其得以加强和改善的必要意识基础。但在现实的努力中,其理论逻辑和实践形式都表现出诸多的不恰当。大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深层危机,是自身对其实践的逻辑的违背,致使应有的“人文性”流失了。所谓科学课程的挤压和科学霸权的言说并不能成立。大学人文教育的逻辑是指教育者为了凸现人文性而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在规则。它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实践”内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基础上的。聚焦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对话”和“反思”是贯穿于大学人文教育过程的核心机制。“主题-探究-表达”是其基本的和可能的课程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37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公司文化中的大学.[M].(美)埃里克·古尔德(EricGould)著;吕博;张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的反思.[M].夏正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高等教育哲学.[M].(美)约翰·S.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  
课程与教学论.[M].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扑朔迷离的游戏.[M].王治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