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PRB技术及展望

被引:63
作者
周启星
林海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沈阳
[3] 杭州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地下水; 修复; 化学可渗活性栅; 技术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PRB技术是一类就地修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新型技术 ,主要由注入井、浸提井和监测井3部分所组成。污染地区的水文地质学研究 ,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 ;化学活性物质的筛选、注入的部位、浓度、速率以及是否均匀分布 ,是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胶态零价铁PRB技术 ,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一些有毒金属 (如铬、硒、铀、砷和锝等 )引起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病 ,但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 ,其技术上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可以预料 ,这一技术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土壤污染与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理论和展望 [J].
朱荫湄 ;
周启星 .
土壤通报, 1999, (03) :38-41
[2]  
污染土地就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周启星.污染防治技术. 1998(04)
[3]  
污染土地就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周启星.污染防治技术. 1998 (04)
[4]  
污染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孙铁珩等主编, 2001
[5]  
复合污染生态学[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周启星著, 1995
[6]  
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局 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