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模型的苏州市环境压力-响应分析

被引:15
作者
罗宏
舒俭民
吕连宏
裴莹莹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苏州市; 环境压力; 对策; IPAT模型;
D O I
10.13198/j.res.2010.01.118.luoh.019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形势严峻.在分析苏州市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就多种经济、环境发展情景下,定量分析苏州市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在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5.4%和12.0%的情景下,单位GDP的环境负荷年下降率分别为18.0%和15.0%时,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削减目标,但资源效率分别需要提高1.2和1.0倍,实现削减目标的压力很大;应采取提高环境效率、控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速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以缓解苏州市的环境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江苏省“十一五”环境压力与调控响应 [J].
程炜 ;
周海茵 ;
王向华 ;
陈丽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4) :496-500
[2]   基于IPAT模型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J].
何强 ;
吕光明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2) :83-88
[3]   水资源效率模型及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J].
钱堃 ;
朱显成 .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88-190
[4]   广东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J].
张音波 ;
陈新庚 ;
彭晓春 ;
桑燕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5) :1021-1031
[5]   “十一五”末全国能耗状况预测 [J].
侯瑜 .
统计与决策, 2008, (03) :98-100
[6]   江苏省环境负荷预测分析 [J].
王丽萍 ;
朱玉丽 ;
王春 ;
赵毓仁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208-212
[7]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环境压力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J].
樊良新 ;
牛海鹏 ;
刘悦翠 ;
李瑞华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9) :75-77
[8]   基于IPAT模型的福建环境效率定量测评 [J].
王正环 ;
樊斌 ;
李常青 ;
叶飞文 .
发展研究, 2007, (06) :63-64
[9]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 [J].
陆钟武 .
环境保护, 2007, (07) :13-18
[10]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J].
刘宇 ;
匡耀求 ;
黄宁生 ;
吴志峰 ;
王翠萍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1) :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