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氮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叶优良
包兴国
宋建兰
孙建好
李隆
张福锁
李庆江
周丽莉
机构
[1] 农业部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土壤植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2] 甘肃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3] 农业部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土壤植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北京
[4]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泰安
[6] 甘肃兰州
[7] 北京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小麦玉米间作; 产量; 吸氮量; 硝态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连续14年施用不同肥料后,春小麦 春玉米间作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作物产量及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农家肥120t hm2(M)、绿肥45t hm2(G)、秸杆10 5t hm2(S)、N375kg hm2(N)、农家肥60t hm2+N187 5kg hm2[1 2(M+N)]、绿肥22 5t hm2+N187 5kg hm2[1 2(G+N)]、秸杆5 25t hm2+N187 5kg hm2[1 2(S+N)]和CK等8个处理中,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以N处理最高,地上部N浓度和吸N量以N、1 2(M+N)和1 2(G+N)处理较高,但3处理间无明显差别。间作小麦子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以M、G、1 2(M+N)和1 2(G+N)等处理较高,间作玉米子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以1 2(G+N)、N、G和1 2(M+N)等处理较高。氮肥利用率以1 2(S+N)处理最高,1 2(M+N)和1 2(G+N)低于1 2(S+N)、S和N处理,但高于M、G处理。说明氮肥与农家肥或绿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又可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玉米带田作物氮营养特点 [J].
金绍龄 ;
李隆 ;
张丽慧 ;
马永泰 ;
索东让 ;
吴国菁 ;
王平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5) :46-52
[2]   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用量氮肥残效及回收率 [J].
李隆 ;
张丽慧 ;
金绍龄 ;
孙宁科 ;
马永泰 ;
索东让 ;
吴国菁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5) :72-78
[3]   我国北方农用氮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 [J].
张维理 ;
田哲旭 ;
张宁 ;
李晓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02) :82-89
[4]   小麦玉米带田一种作物施用氮肥对配对作物氮营养的影响 [J].
金绍龄 ;
张丽慧 ;
李隆 .
西北农业学报, 1993, (03) :1-6
[5]   关于甘肃省“吨粮田”建设的几点看法 [J].
李守谦 .
甘肃农业科技, 1992, (01) :1-3
[6]   Using competitive and facilitative interactions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 enhances crop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use efficiency [J].
Fusuo Zhang ;
Long Li .
Plant and Soil, 2003, 248 :3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