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新药常咯啉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良泉
瞿志祥
王志敏
曾衍霖
丁光生
胡国钧
杨学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 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理教研组
[3]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关键词
放射强度; 动物; 增宽; 半数致死量; 给药量; 静注; 心律失常; 戊巴比妥钠; 静脉注射; 体内过程; QRS; 灌胃; 心动过速; 心搏过速; 大白鼠; 家鼠属; 哇巴因; 小白鼠; 新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常咯啉的化学名是4-{3′,5′一双[(N-吡咯烷基)甲基]-4′-羟苯胺基}喹唑啉,是一个新的化学结构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经四步化学反应合成。常咯啉对乌头碱及哇巴因引起的动物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提高电刺激所致的室颤阈,兔和狗静脉注射常咯啉可使1)心率稍快而后交慢;2)心电图P—R间期延长和QRS综合波增宽;3)血压缓慢下降;4)心功能有些减弱;5)静脉滴速低于1毫克/分对心脏的影响较轻,灌胃常咯啉可以吸收,肌肉注射吸收更快且完全,14C标记常咯啉研究表明,它的分布主要在肝脏、胃肠道及其内容物。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29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