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21
作者
丁任重 [1 ,2 ]
李标 [1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需求侧;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D O I
10.19365/j.issn1000-4181.2017.01.01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供给和需求具有同一性,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基于此辩证关系,中共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与西方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超越并丰富了西方供给理论。二者存在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制度基础、政市关系与经济背景三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突出。既存在总需求不足与需求转移外溢并存的供需间不对称,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与相对过剩并存的供需内部不对称;三次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改善的空间依然较大;传统产品供给过剩,以需求为核心、精益求精的新兴产品供给不足;供给端质量安全制度建设的滞后加剧结构失衡。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是优化经济结构。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树立正确的宏调思路,需求与供给两侧同时发力;做好加减乘除法,优化经济结构;正视投资与转型的关系,增投资与调结构并举;多角度推进科技创新,全力培育供给新优势;以多元化改革为抓手,优化供给端的制度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逄锦聚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2) :49-59
[2]   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 [J].
纪念改革开放周年系列选题研究中心 ;
王佳宁 ;
盛朝迅 .
改革, 2016, (01) :35-51
[3]   “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J].
刘世锦 .
求是, 2014, (18) :28-30
[4]   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 [J].
贾康 ;
徐林 ;
李万寿 ;
姚余栋 ;
黄剑辉 ;
刘培林 ;
李宏瑾 .
财政研究, 2013, (01) :2-15
[5]  
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要点.[N].陈彦斌;.光明日报.2016,
[6]  
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马志刚;.经济日报.2015,
[7]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