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封建地主论

被引:4
作者
傅衣凌
机构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商人; 高利贷资本; 商业资本; 剥削阶级; 剥削者; 生息资本; 土地; 经济; 地租; 利润; 农民战争; 农民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七○—二二一年),称为领主制的封建社会。秦汉以后(公元前二二一年后)为第二个阶段,是地主制的封建社会。从政治权力方面来看,前一个阶段是以地方分权为主的封建社会,政权操于各地领主之手。而地主所有制则与领主制不同,她是在中央集权制下通过官僚制度来统治农民的,这种官僚制度代替了封建领主和武士制度,但经济上还是地方分权的。换句话说,各个地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名义上虽受命于中央,实际上自己可以作主。所谓“天高皇帝远”,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在这种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云间据目抄[明]范濂. .
[2]  
析产序. 魏世倣. 魏昭士文集 .
[3]  
薛福成. 庸盦笔记 .
[4]  
寿官肖溪赵公墓志铭. 亢思谦. 慎修堂集 .
[5]  
奢侈说. 魏昭士文集 .
[6]  
中书舍人吴君墓志铭. 李维祯. 皇明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