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两个重大变化

被引:16
作者
那力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责任; 私法责任; 国际法委员会; 国际环境法; 预防原则;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6.06.014
中图分类号
D996.9 [国际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国际环境损害问题上追究国家责任的不实际与不可行,使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私法化趋势。这一趋势在法律上(主要体现在国际条约中)已经存在多年,但是由于国际法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囿于传统的法律模式和思维方法,对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法律阐释和编纂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法委员会2003年的报告系统而明确地阐释了这一趋势。国际环境法起初主要处理跨界损害责任问题,现在已经在全球层面上采取了损害预防和风险预防的方法,更强调预防性环境规制,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损害责任问题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 [J].
王曦 .
社会科学, 2006, (04) :95-103
[2]   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 [J].
那力 ;
张炀 .
当代法学, 2004, (04) :113-119
[3]  
国际环境法.[M].(法)亚力山大·基斯(AlexandreKiss)著;张若思编译;.法律出版社.2000,
[4]  
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M].林灿铃著;.华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