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

被引:2
作者
田丹 [1 ,2 ]
周运超 [1 ,3 ]
周焱 [1 ,2 ]
蔡学成 [1 ,3 ]
吴凯 [1 ,3 ]
机构
[1] 贵州大学土地规划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 贵州大学农学院
[3] 贵州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耕地生产潜力; 耕地人口承载力; 沿河县; 贵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沿河县为例,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研究耕地生产潜力,并运用灰色模型对耕地、粮食产量、人口进行预测,进而对该县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仍有46.27%可供利用,潜力较大;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及富裕型这4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结构,通过承载率比的计算,2010年、2020年沿河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达到小康型水平,富裕型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较难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东南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J].
胡新艳 ;
刘一明 ;
牛宝俊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 (01) :21-24
[2]   河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J].
刘长运 ;
杨丰华 ;
蒋国富 .
南都学坛, 1998, (06) :72-74+72
[3]   陕西省气候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J].
王经民 ;
戴夏燕 .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01) :16-20
[4]   东北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研究 [J].
马树庆 ;
郭顺姬 ;
白亚梅 ;
戴阁文 .
地理科学, 1995, (03) :243-252+297
[5]   关中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量 [J].
刘立华 .
地理研究, 1989, (04) :16-27
[6]  
永修县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研究[D]. 易光斌.南昌大学. 2005
[7]  
土地利用规划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占录, 2006
[8]  
吉林省农业气候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马树庆著, 1996
[9]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社会经济统计年鉴/[1996—2005年] .2 沿河县统计局.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