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
被引:8
作者
:
罗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甘肃政法学院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罗艺
[
1
,
2
]
机构
:
[1]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
甘肃政法学院
来源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17年
/ 04期
关键词
:
生态文明建设;
法律生态化;
环境法生态化;
复合生态系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8 ;
摘要
:
生态文明建设对制度保障尤其是对法律制度的回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律的回应中,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生态化变革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法律生态化的过程典型体现在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之中。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就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对法律进行变革。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以环境法的生态转向为视角,主要从以环境伦理为理念,生态文化的"规训"为方法,生态学复合生态系统为结构等三个层面的多维视角对环境法如何实现生态化转向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基于当代环境法哲学中三个重要命题的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印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
(01)
:44
-52
[2]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如松
;
欧阳志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欧阳志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3)
:337
-345+403
[3]
论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树义
;
吴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吴宇
.
法学评论,
2010,
28
(02)
:61
-66
[4]
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
[J].
陈泉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州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
陈泉生
.
法学杂志,
2005,
(05)
:78
-82
[5]
客观地认识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J].
王树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王树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桑东莉
.
法学评论,
2003,
(04)
:124
-131
[6]
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看后现代思潮
[J].
陈弘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法学院 教授
陈弘毅
.
环球法律评论,
2001,
(03)
:333
-342
[7]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法的关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守秋
.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02)
:5
-8
[8]
俄罗斯联邦的生态法学研究
[J].
马骧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马骧聪
.
外国法译评,
1997,
(02)
:37
-45
[9]
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M].王曦;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0]
环境法学.[M].吕忠梅著;.法律出版社.2004,
←
1
2
→
共 19 条
[1]
论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基于当代环境法哲学中三个重要命题的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印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
(01)
:44
-52
[2]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如松
;
欧阳志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欧阳志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3)
:337
-345+403
[3]
论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树义
;
吴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吴宇
.
法学评论,
2010,
28
(02)
:61
-66
[4]
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
[J].
陈泉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州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
陈泉生
.
法学杂志,
2005,
(05)
:78
-82
[5]
客观地认识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J].
王树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王树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桑东莉
.
法学评论,
2003,
(04)
:124
-131
[6]
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看后现代思潮
[J].
陈弘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法学院 教授
陈弘毅
.
环球法律评论,
2001,
(03)
:333
-342
[7]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法的关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守秋
.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02)
:5
-8
[8]
俄罗斯联邦的生态法学研究
[J].
马骧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马骧聪
.
外国法译评,
1997,
(02)
:37
-45
[9]
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M].王曦;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0]
环境法学.[M].吕忠梅著;.法律出版社.200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