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谁结婚:大城市青年的婚配模式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20
作者
风笑天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青年; 婚配模式; 梯度理论; 同类匹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1 [恋爱、家庭、婚姻];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基于1 216对青年夫妻的调查数据,对青年夫妻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背景四个方面的匹配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婚配年龄上男大女小的传统婚配模式依然是当代城市青年择偶和婚配的主流;文化程度上男高女低模式已经向男女相同的模式转变;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内部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业内部婚配比例较高;具有相同城乡背景的青年婚配占了大多数,不同城乡背景的青年之间的通婚依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些结果揭示出择偶梯度理论仅在年龄匹配上具有解释力,而同类匹配理论的解释力则更为强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80后”青年择偶中的条件匹配——对620则征婚广告的分析 [J].
张艳霞 .
中国青年研究, 2013, (05) :79-83
[2]   城市青年择偶方式:未婚到已婚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J].
风笑天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2) :70-77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 [J].
齐亚强 ;
牛建林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1) :106-129+244
[4]   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分析 [J].
风笑天 .
社会科学, 2012, (01) :87-94
[5]   婚姻匹配的变迁:社会开放性的视角 [J].
李煜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4) :122-136+244
[6]   户籍对婚配的影响:变化与趋向 [J].
王威海 ;
顾源 .
理论界, 2011, (01) :179-182
[7]   浪漫爱的追求:渐行渐远? [J].
徐安琪 .
社会科学, 2010, (09) :58-66+188
[8]   择偶配对的同质性与变迁——自致性与先赋性的匹配 [J].
李煜 ;
陆新超 .
青年研究, 2008, (06) :27-33
[9]   婚姻的教育匹配:50年来的变迁 [J].
李煜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3) :73-79+96
[10]   1978年以来我国青年择偶研究述评 [J].
管雷 .
中国青年研究, 2004, (11) :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