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时限制度的冷思考

被引:17
作者
田平安
马登科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关键词
举证时限; 实体公正; 效率; 程序正义; 制度背景;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06.02.003
中图分类号
D925.13 [];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价值目标上,举证时限制度不仅偏离实体公正,而且不可能真正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不能真正体现和实现程序正义。大陆法系国家几乎找不到类似中国举证时限的立法体例,英美法系国家有举证时限,但其是以陪审制和漫长、充分的证据开示为依托的,且设立举证时限、证据开示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提高效率,而是发现真实,破除“竞技论”的弊端。如果说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是属于外国制度的大胆引入,那么,忽视了其制度背景和功能实质的移植是难以达到立法目的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民事举证时限立法再探讨 [J].
周刘金 ;
虞恒龄 .
政治与法律, 2002, (02) :90-92
[2]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初探 [J].
陈桂明 ;
张锋 .
政法论坛, 1998, (03) :83-89
[3]  
比较民事诉讼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常怡主编, 2002
[4]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 法律出版社 , (日)中村英郎著, 2001
[5]  
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杰弗里·C.哈泽德(G.C.Hazard), 1998
[6]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谷口安平著, 1996
[7]  
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陈桂明著, 1996
[8]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 中国政法大学社[日]棚濑孝雄, 1994
[9]  
现代日本司法透视[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龚刃韧著, 1993
[10]  
现代西方法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沈宗灵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