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矿区带划分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43
作者
朱裕生
肖克炎
马玉波
丁建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成矿单元; 成矿区(带); 矿产勘查; 区域成矿规律; 成矿区(带)级别; 多元成矿信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成矿单元/成矿区(带)是指导矿产勘查的资料和理论依据,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早有共识。国外自20世纪初开始探索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成矿单元/成矿区(带)概念的形成、发展成熟和多元信息应用3个阶段。我国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的探索研究工作与国外同步进行,获得的成果为我国和全球成矿区(带)级别、区带定位、各级区带内涵的标识和矿产勘查结合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内外资源"瓶颈"新形势的迫逼,推动了我国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的全面研究,获得的成果概括为:"界面成矿"的区域成矿学新理论,多元成矿信息识别和提取的技术方法,细化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级别划分(Ⅰ—Ⅸ级)并赋予各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地质理论解释内涵等。经多年勘查实践,又提出了细化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内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平面和立体);对Ⅴ、Ⅵ、Ⅶ级成矿区(带)(有些地区包括Ⅵ级)的边界要准确划定,实施四维空间成矿信息的搜索、识别和提取,为整装勘探和深部勘探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Ⅷ、Ⅸ级成矿单元作精细评价,必须为矿床的工业评价和采、选、冶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达到经济、综合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矿床(体)地质定位型式 [J].
朱裕生 ;
梅燕雄 ;
董建华 .
矿床地质, 2010, (S1) :763-764
[2]   矿产预测理论——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的理论体系 [J].
朱裕生 .
地质学报, 2006, (10) :1518-1527
[3]   矿产资源评价图件的编制 [J].
朱裕生 ;
宋国耀 ;
肖克炎 .
中国地质, 2000, (09) :35-37
[4]   强化成矿规律研究 提高“调查评价”效益 [J].
朱裕生 ;
肖克炎 ;
宋国耀 ;
梅友松 .
中国地质, 2000, (06) :38-41
[5]   成矿区带的划分和成矿远景区圈定要求的讨论 [J].
朱裕生 ;
肖克炎 ;
宋国耀 .
中国地质, 2000, (06) :41-43
[6]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及有关问题 [J].
朱裕生 ;
王全明 ;
张晓华 ;
方一平 ;
肖克炎 .
地质与勘探, 1999, (04) :1-4
[7]   论矿床成矿模式 [J].
朱裕生 .
地质论评, 1993, (03) :216-222
[8]   地质异常与矿产预测 [J].
赵鹏大 ;
孟宪国 .
地球科学, 1993, (01) :39-47+127
[9]   初论地质异常 [J].
赵鹏大 ;
池顺都 .
地球科学, 1991, (03) :241-248
[10]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M]. 地质出版社 , 徐志刚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