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谦逊的研究回顾和比较分析

被引:14
作者
毛江华 [1 ]
廖建桥 [1 ]
刘文兴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谦逊; 谦虚; 组织道德;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6.03.015
中图分类号
C936 [管理组织学];
学科分类号
12 ; 1201 ; 1202 ; 120202 ;
摘要
随着组织工作环境动荡化、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提高,谦逊作为一种美德逐渐受到了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谦逊的内涵和表现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谦逊研究的回顾和梳理,系统地归纳了中西方谦逊在历史、道德价值、内涵、类别、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效应方面的联系,对比了两者在起源、实践、言语表达以及表现目的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学者开展谦逊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谦卑领导行为对领导有效性和员工组织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曲庆 ;
何志婵 ;
梅哲群 .
中国软科学, 2013, (07) :101-109
[2]   当代大学生谦虚心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J].
谢威士 ;
谷成飞 ;
闫雷 .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 15 (03) :82-85
[3]   道德:追寻生存方式之“善” [J].
张晓东 .
学术研究, 2013, (01) :26-30
[4]   爱与谦卑:当下大众文化最缺失的道德价值 [J].
徐亮 .
文艺研究, 2011, (12) :5-13
[5]   浅析谦虚的中西文化差异 [J].
王春会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 (08) :37+39-37
[6]   大学生谦虚心理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J].
谢威士 ;
刘中和 .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 13 (03) :99-102
[7]   传统谦德及其现代转型 [J].
李杰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82-85
[8]  
中华教:当代儒教的三种实践形态[J]. 陈进国.原道. 2009(00)
[9]   中国人自谦的动机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
胡金生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2 (05) :48-51
[10]  
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J]. 胡金生,黄希庭.心理学报.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