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的飞翔活动

被引:21
作者
吴孔明
郭予元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棉铃虫; 飞翔能力; 飞行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验研究表明,棉铃虫初羽化个体极少活动,1日龄以后活动趋于频繁。个体日活动以20:00~21:00和3:00~5:OO为2个高峰期,1~3日龄主要以交配和觅食为主,4日龄以后多表现产卵活动。3~6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最强,连续吊飞第6日龄个体,其平均累计飞行时间达41.30h,平均飞行距离239.70km,个体最远飞行距离311.29km,最长飞行时间59.68h,最大飞行速度3.21m/s。棉铃虫在12~36℃的温区内皆能正常飞翔,但20~24℃为最适飞行温度。低温对飞行抑制作用较大,RH60%~90%较为适宜。棉铃虫在环形风洞内选择顺风飞行,当风速逐渐增大时,蛾子不断减少自身的飞行速度而主要依靠气流的推动前进。
引用
收藏
页码:612 / 6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草地螟迁飞活动的雷达观测 [J].
陈瑞鹿 ;
暴祥致 ;
王素云 ;
孙雅杰 ;
李立群 ;
刘继荣 .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02) :171-174
[2]   粘虫飞翔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J].
张志涛 ;
李光博 .
植物保护学报, 1985, (02) :93-100
[3]   粘虫季节性迁飞为害假說及标記回收試驗 [J].
李光博 ;
王恆祥 ;
胡文绣 .
植物保护学报, 1964, (02) :101-110
[4]  
粘虫生理生态学[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昌善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