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式组织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被引:1
作者
杨德利
毛妤婷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非正式组织; 农户收入; 杨梅种植;
D O I
10.19747/j.cnki.1009-2463.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民作为"三农"改革中受影响最深的群体,有着强烈的利益表达愿望,目前农村生产现状及国家相关法制尚不完善,使得农户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农户需要寻找一种途径来使自己受损的这部分利益得到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国家可以根据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了解其运行模式的优越性,制定并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进行正面引导;另外对一些具有正面借鉴意义的非正式组织进行保护和支持,派遣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同时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使其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滨州市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D].王学锋.山东农业大学.2010, 02
[2]  
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效应研究.[D].宋小亮.长沙理工大学.2008, 01
[4]   贵州农村非正式组织探讨 [J].
袁涓文 .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 (03) :222-224+234
[5]   试论农村非正式组织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J].
马存友 .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 (03) :210-211
[6]   农村非正式组织的生存逻辑及其规范发展探析 [J].
周刚 ;
陈冲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6) :683-686
[7]   农村社会控制弱化与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 [J].
何兰萍 ;
陈通 .
理论与改革, 2005, (05) :58-61
[8]   非正式组织成因的实证研究 [J].
徐碧琳 ;
宋爱玲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5, (04) :56-61
[9]   非正式组织识别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探索性分析 [J].
徐碧琳 ;
刘昕 .
财经研究, 2004, (11) :16-25
[10]   企业改制中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 [J].
张海霞 ;
徐斌 ;
杜稳灵 .
经济论坛, 2002, (12)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