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贫困县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与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嵩县为例

被引:36
作者
杨慧敏 [1 ]
张香玲 [2 ]
李立 [3 ]
李小建 [1 ]
王兵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 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3] 不详
关键词
小学和初级中学; 空间格局; 空间可达性; 山区贫困县; 嵩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教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山区贫困县具有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且居住空间格局快速变化等特点,使得其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及可达性分析在教育公平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豫西山区贫困县嵩县为例,利用1997、2007、2015年中小学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1)嵩县中小学空间布局在一些地形条件地区局部集中:小学在浅山丘陵区和低山区分布相对较多,初中则局部集中在浅山丘陵区;(2)撤点并校使中小学数量减少,各行政村内学校数量的分布差距缩小,趋势线逐渐平缓;(3)Voronoi模型的Cv值结果显示,中小学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状态,随着中小学数量的减少其空间集聚程度逐渐下降,在县域北部沿东北—西南走向呈现面状密集分布区,沿境内两条主要干线路(G311和S247)分别形成南北和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区;(4)2015年中小学空间可达性区域差别明显,小学最远入学距离为最近入学距离的160倍,有26.1%的村庄初中入学距离达10 km以上,且全部位于中山和低山地区;(5)地形、交通、人口、经济、政策因素等对嵩县教育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