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
被引:21
作者
:
王东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东方
权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权恒
机构
:
[1]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来源
:
地球科学
|
1984年
/ 03期
关键词
:
大兴安岭;
岩浆作用;
东向;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等时年龄;
火山岩带;
火山带;
裂谷盆地;
断陷盆地;
橄榄玄武岩;
火山作用;
地质作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中国东部雄伟的大兴安岭山脉呈北北东向展布,长达1200公里,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海拔500—2000米。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相继以不同规模多次进行了开拓工作,可是由于植被厚、交通不便,至今的地质研究程度远不如毗邻的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区。 然而,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有关多金属、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意义,随着研究环太平洋构造岩浆作用的不断深入而愈加明显。据此, 笔者认为探讨中生代以来的大兴安岭构造岩浆作用是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