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00万年黄土高原夏季风周期的阶段性演化及其强迫因子初探

被引:14
作者
李力
安芷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波分析; 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运用小波分析与传统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甘肃省西峰的一套黄土-古土壤-红粘土记录过去6Ma夏季风气候代用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谱演化分析,初步探讨了晚新生代以来黄土高原风尘记录所反映的周期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轨道尺度的周期随时间演化,在北半球大冰期来临前后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3.1MaB.P.之前,主导周期以41 000a和21 000a为主,可视为对轨道要素变化的响应;3.1MaB.P.之后,0,1Ma的周期分阶段地趋于主导地位。其中,3.1MaB.P,1.2MaB.P.和 0.6MaB.P.准 0.1Ma周期的出现可以同现有资料所反映的青藏高原加速隆升相对应,可能指示了气候演变中的构造影响。过去6Ma东亚夏季风记录中的准0.1Ma周期除与轨道要素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有关外,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效应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J].
安芷生 ;
王苏民 ;
吴锡浩 ;
陈明扬 ;
孙东怀 ;
刘秀铭 ;
王富葆 ;
李力 ;
孙有斌 ;
周卫建 ;
周杰 ;
刘晓东 ;
鹿化煜 ;
张云翔 ;
董光荣 ;
强小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81-490
[2]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3]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 [J].
孙东怀 ;
刘东生 ;
陈明扬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65-270
[4]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5]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6]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与青藏高原隆升 [J].
吴锡浩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2) :103-110
[7]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J].
安芷生 ;
吴锡浩 ;
汪品先 ;
王苏民 ;
董光荣 ;
孙湘君 ;
张德二 ;
卢演俦 ;
郑绍华 ;
赵松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11) :1209-1215
[8]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施雅风等 主编, 1998
[9]  
Three large shifts in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indicated by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in China and late Cenozoic deposits in Japan[J] . Jule Xiao,Zhisheng An.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1999 (3)
[10]   SENSITIVITY OF EURASIAN CLIMATE TO SURFAC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
KUTZBACH, JE ;
PRELL, WL ;
RUDDIMAN, WF .
JOURNAL OF GEOLOGY, 1993, 101 (02) :17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