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以杂交水稻的传入所引发的文化变迁为例

被引:9
作者
刘景慧
范小青
机构
[1] 怀化学院学报编辑部
[2] 吉首大学职工医院 湖南 怀化
[3] 湖南 吉首
关键词
侗族; 农业耕作方式; 高杆糯谷; 杂交稻;
D O I
10.16074/j.cnki.cn43-1394/z.2004.06.002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侗族社会在应对所处环境(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建构起了适应"生境"的粮、渔、豆结合的传统耕作方式。1956年起,政府强行在侗族地区推行"糯改粘",到70年代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这种外来因素的介入,不仅打乱了侗族社会的食物结构,而且还打乱了侗族村民的生产结构,甚至社会结构,引发了一系列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仍然在持续之中。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桂北侗族的农业生产习俗 [J].
陈衣 ;
杨金荣 ;
陈维刚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2) :45-48
[2]   稻田养鱼小史及其现实意义 [J].
邢湘臣 .
农业考古, 1984, (02) :223-225+272
[3]  
人文类型.[M].(英)雷蒙德·弗思(RaymoodFirth)著;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
[4]  
农史研究文集.[M].游修龄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