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被引:20
作者
陈骏
连宾
王斌
H·H·TENG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Department of Chemistry,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Washingt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极端环境; 极端微生物; 生物地球化学; 地质微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38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极端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极端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定位在微生物学与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交叉点上,最近10年已经发展成为地质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回答生命起源、生命极限、生命本质甚至其他生命形式等生命科学问题,而且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对揭示生物圈与地圈协同演化的奥秘、认识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及地球的化学演化提供重要证据。总结了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压菌、嗜盐菌以及抗辐射菌的主要类群,论述了极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探讨了极端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作者预测未来将会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协同推进极端微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现代微生物生态学.[M].池振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2]  
地球化学进展.[M].张本仁; 付家瑛;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微生物生物学.[M].(美)M.T.马迪根等著;杨文博等译;.科学出版社.2001,
[4]  
高温菌生物学.[M].和致中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5]  
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研究.[M].连宾著;.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
[6]  
生物矿物学.[M].戴永定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7]   Archaeology of Archaea: geomicrobiological record of Pleistocene thermal events concealed in a deep-sea subseafloor environment [J].
Inagaki, F ;
Takai, K ;
Komatsu, T ;
Kanamatsu, T ;
Fujioka, K ;
Horikoshi, K .
EXTREMOPHILES, 2001, 5 (06) :385-392
[8]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y high latitude mat-forming cyanobacteria for potential use in tertiary wastewater treatment [J].
Chevalier, P ;
Proulx, D ;
Lessard, P ;
Vincent, WF ;
de la Noüe, J .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00, 12 (02) :105-112
[9]   Bacillus arsenicoselenatis, sp nov, and Bacillus selenitireducens, sp nov:: two haloalkaliphiles from Mono Lake, California that respire oxyanions of selenium and arsenic [J].
Blum, JS ;
Bindi, AB ;
Buzzelli, J ;
Stolz, JF ;
Oremland, RS .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1998, 171 (01) :19-30
[10]   Photobacterium profundum sp. nov., a new, moderately barophilic bacterial species isolated from a deep-sea sediment [J].
Nogi, Y ;
Masui, N ;
Kato, C .
EXTREMOPHILES, 1998, 2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