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引流钱塘江后的生态效应

被引:2
作者
魏崇德
方永标
章敏
机构
[1] 杭州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年平均; 浮游生物; 轮虫类; 西湖; 生物量; 现存量; 针簇多肢轮虫; 钱塘江; 之江;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1989.05.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湖引流钱塘江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数量(1214个/升)比引流前减少了73.4%,即降低了悬浮于水体的生物密度,相应地提高了西湖水体的透明度(比引流前提高了9.1cm)。轮虫类在夏、秋季的密度高于冬、春季,作者认为引流入湖的适时季节应放在夏、秋两季,增加引水量,以冲淡较浓密的生物数量,从而来提高湖水的清晰度。研究表明进水区小南湖的生物量较低(51μg/l),其透明度较高(77.3cm),而出水区少年宫湖区的生物量较高(332μg/l),其透明度则较低(43.7cm),说明各区受益的程度不同。文中建议应多方位的布设引水入湖的湖口,使引入的优质水匀布全湖。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45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