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硫沉降数值模拟

被引:19
作者
许亚宣 [1 ]
段宁 [2 ]
柴发合 [2 ]
胡筱敏 [1 ]
李浩 [2 ]
翁君山 [1 ]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硫沉降; SO2排放; 数值模拟; 临界负荷;
D O I
10.13198/j.res.2006.05.3.xuyx.001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致酸污染物长距离传输模型ATMOS,对我国2002年排放的SO2所产生的S沉降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将模式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与实际监测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总S沉降、地面层ρ(SO2)分布,以及S干、湿沉降分布特点等模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模拟各网格的总S沉降数值,将其与相应的S沉降临界负荷值进行比较,获得95%保证率(RAINS-Asia)下我国1°×1°S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图.为控制我国的S沉降,对各省SO2减排的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SO2排放控制的经济分析 [J].
Daniel J.Dudek ;
Ben Zipperer ;
王昊 ;
张建宇 ;
林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4) :1-10
[2]   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效果评估 [J].
程新金 ;
孙继明 ;
雷恒池 ;
段宁 ;
安俊岭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2) :174-186
[3]   “西电东送”火电规划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 [J].
陈义珍 ;
柴发合 ;
段宁 ;
薛志钢 ;
李今丹 ;
刘思湄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6) :46-52
[4]   应用动态模型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的探讨 [J].
叶雪梅 ;
郝吉明 ;
段雷 ;
周中平 .
环境科学, 2002, (04) :18-23
[5]   大气扩散模式的简要回顾 [J].
牛文胜 ;
孙振海 .
气象科技, 2000, (02) :1-4
[6]   中国硫沉降目标负荷的研究 [J].
段雷 ;
郝吉明 ;
谢绍东 ;
叶雪梅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96-99
[7]   东亚地区的硫沉降特征分析 [J].
高会旺 ;
黄美元 ;
程新金 .
环境科学研究, 1998, (05) :40-43
[8]   我国和东亚地区硫化物的大气输送研究——流场分型统计输送模式 [J].
姜振远 ;
高庆先 ;
刘舒生 ;
任阵海 .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01) :18-25
[9]   我国和东亚地区硫化物跨边界输送态势研究 [J].
黄美元,王自发,何东阳,徐华英,周玲,高会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6, (01) :55-62
[10]  
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郝吉明等著, 2001